莫迪还没访华,关键时刻,印度仍不满足,撤回对华承诺,中方1句话,给足了莫迪机会

近期中印互动频繁,印度外长苏杰生6年来首次访华后,王外长也访问印度并会见莫迪,双方在边境、稀土出口等敏感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。下周莫迪将时隔7年访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,这一行程正值美国对印度大规模加征关税、美印关系恶化之际,外界本预计中印关系将更热络。

8月22日,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印度论坛上抨击美国关税政策,支持印度维护自主权益。他指出美国长期从自由贸易获益,如今却以关税为筹码索要高额关税,印度是受害者之一,中国将“坚定与印度站在一起”维护世贸组织原则。大使还将美国比作“恶霸”,称沉默或妥协只会助长其气焰,这是中国首次就美印关税战亮明立场、公开支持印度。不少印度人认为这是中印加强合作的信号,印度媒体分析,外交官批判第三国罕见,或暗示天津上合峰会将有批评美国的基调。

莫迪还没访华,关键时刻,印度仍不满足,撤回对华承诺,中方1句话,给足了莫迪机会

不过,莫迪难像中国这样对美针锋相对。一是印度对美施压杠杆不足,美国进口印度商品少,即便没有也易找替代品,损失可控;二是印度缺乏稀土这类“杀手锏”,美国对其无不可或缺的需求,反制能力受限;三是美印有战略合作,美印日澳四国安全对话存在防止中国做大的共同利益,莫迪访华前先访日就是平衡之举。

8月21日,中印关系出现波折。中方曾发布王毅外长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会谈消息,提及印方称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”,但印度官员随后澄清该表述遭错误引用,声称印度在台湾问题立场未变,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经济、科技、文化合作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,中方对印方“澄清”感到意外,这与事实不符,印度国内部分人试图借台湾问题损害中国主权、破坏中印关系改善,中方坚决反对,并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,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是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共识,呼吁印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。

莫迪还没访华,关键时刻,印度仍不满足,撤回对华承诺,中方1句话,给足了莫迪机会

展开全文

印度“翻脸”实则因利益诉求未满足。它想从中国获取无限量稀土、盾构机和化肥,可中国有明确条件:此前印度将中国出口的稀土转卖美国被发现后,中方断供,如今再供需进厂监督用途;盾构机需明确使用场景,避免被用于藏南挖针对中国的隧道;化肥出口也需中方认可。印度不满受限,便有了涉台表态的闹剧。且印度对这些物资高度依赖,缺稀土无替代、缺化肥供应不足、缺盾构机地铁项目停工,盾构机还需配套设备更换,印度自身无法解决。

另一边,美印关税矛盾持续。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高达50%关税,原计划8月25日至29日的美印新德里贸易谈判已取消,谈判延期。美国对印关税压力未减,今年上半年美国从印度进口增25%、出口仅增5%,美国意图限制印度对美出口。特朗普多次威胁加码关税,理由是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,甚至称“未来24小时内”提高税率,还指责印度将俄油转卖牟利。

莫迪还没访华,关键时刻,印度仍不满足,撤回对华承诺,中方1句话,给足了莫迪机会

印度则反驳,2022年俄乌冲突后传统石油供应转向欧洲,当时美国曾鼓励印度进口俄油稳定供应链,且目前仍继续购买,截至2025年年中,印度日均进口俄油170万桶左右,短暂停购后国有炼油厂已恢复。俄罗斯也支持印方,提供5%至7%的原油折扣,预计俄印双边贸易年增约10%,还准备接收更多受美关税影响的印度商品。

同期,王毅外长在伊斯兰堡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、总理夏巴兹等官员。巴方表示完全信任中国,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等项目进展;中方称始终将中巴关系置于周边外交优先方向,将打造中巴经济走廊“2.0升级版”,构建更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。这番互动既是中巴友好的体现,也对印度释放了明确信号:若印度在对华关系上阳奉阴违,中方政策或有调整。整体来看,中印美三方关系受利益交织影响,起伏不断。莫迪访华后的中印关系走向、美印关税谈判进展,仍需持续关注,但中国维护主权与利益、推动区域稳定的立场始终明确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