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方反制第一天,第一个上门求合作的西方国家出现,美欧都没想到!韩国成了最大输家?

Connor 火必网行情 2025-10-21 1 0

据环球网报道,10月14日,商务部正式发布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的反制决定,禁止中国境内组织、个人与其开展交易合作。这份反制令落地的第一天,一个西方国家就抛出了合作橄榄枝——新西兰铁路部长温斯顿·彼得斯公开证实,已将两艘大型渡轮订单交给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,彻底作废与韩国现代尾浦船厂的原有合同。这波操作让忙着煽风点火的美欧集体错愕,更让本就陷入困境的韩国造船业雪上加霜。

新西兰的选择绝非偶然,而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。2020年,该国国营铁路公司KiwiRail启动iReX跨岛渡轮项目,2021年敲定由韩国现代尾浦船厂承建,当时预算14.5亿新西兰元。谁能想到,这个看似稳妥的合作最终变成吞金黑洞,总成本一路飙升至40亿新西兰元,近乎三倍的涨幅让新西兰财政部发出紧急警告。2023年12月,忍无可忍的新西兰政府叫停项目,今年8月还得向韩企支付1.44亿新西兰元和解金,算上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成本,整个项目耗资6.71亿新西兰元,却连一艘船的影子都没见到。

中方反制第一天,第一个上门求合作的西方国家出现,美欧都没想到!韩国成了最大输家?

反观中国造船业的表现,实力早已不是“低价”标签能概括的。新西兰此次订购的渡轮绝非普通船只,每艘长200米,可容纳1500名乘客,还能提供2.4公里长的车道空间,足以搭载40节铁路车厢,这种兼顾客运、货运与铁路运输的复合型渡轮,对设计与建造精度要求极高。广船国际能拿下订单,靠的是新西兰官方认可的“专业能力、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”。英国克拉克森公司的数据显示,全球船舶订单积压量接近1.66亿修正总吨,中国占比高达61%,韩国仅为20%;2024年中国造船新接订单更是占到全球74.7%,这样的行业地位绝非低价能支撑。

韩国造船业的窘境早有伏笔。表面上看,韩企还在宣称开发15万立方米超大型氨运输船、前甲板室布局LNG运输船等高端船型,但核心短板藏不住——韩国造船业去年从中国进口了104亿美元钢铁,占其进口总量的一半,其中70%用于造船,韩华等大厂20%的船用钢板都来自中国。更讽刺的是,这次丢掉订单的现代尾浦船厂,此前还在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所谓“绿色船舶安全液货舱”,却连基本的项目成本控制和交付进度都搞不定。韩华海洋更因协助美方301调查,直接触发中方反制,现在连自家市场份额都保不住。

中方反制第一天,第一个上门求合作的西方国家出现,美欧都没想到!韩国成了最大输家?

展开全文

最尴尬的当属美国。新西兰作为“五眼联盟”成员国,本应是美国围堵战略的“自己人”,却在关键节点选择与被美方制裁的中企合作。这背后是美国霸权的自作自受——特朗普政府曾对新西兰征收15%关税,重创其出口经济;今年新西兰拒绝参与美英主导的网络制裁,美方直接叫停联合军演。新西兰心里门儿清,美国只会把它当“印太战略”的棋子,而中国既是其乳制品的重要市场,又是能搞定渡轮订单的靠谱伙伴。美国想借反制离间中韩关系,反倒促成了中新建交以来最务实的大单合作,这种反噬堪称讽刺。

这场订单转移本质是全球造船业权力的交接。从欧洲到日本,再到韩国,造船中心的每一次迁移都伴随着产业升级的阵痛。韩国曾靠技术优势站稳脚跟,如今却陷入“成本失控+技术瓶颈”的双重困境。中国造船业则走出了更稳健的路子,2025年上半年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全球47.2%、64%、57.6%,环保技术还能满足国际最新标准。

中方反制第一天,第一个上门求合作的西方国家出现,美欧都没想到!韩国成了最大输家?

新西兰的选择给美欧上了生动一课:所谓“阵营对抗”在现实需求面前不堪一击。对韩国而言,失去的不仅是几十亿新西兰元订单,更是国际市场对其造船业的信任。这场变局里,最大的输家不是被反制的韩企,而是那些还抱着霸权思维不放,以为能靠政治操弄左右市场的势力。

评论